老年人护骨指南:这些小常识帮你呵护骨骼健康
人到老年,骨骼就像用了多年的老房子,砖瓦逐渐松动。不少老人以为补钙就是护骨的全部,其实护骨是一场 “系统工程”,得从吃、动、住等多个方面细心打理。
餐桌上的护骨密码
很多老人把钙片当 “护骨神药”,其实食物中的天然钙质更易被吸收。牛奶别选脱脂的,全脂牛奶里的脂肪能帮助吸收维生素 D,每天 300 毫升刚好;小鱼干比大骨头更实在,嚼起来方便,钙含量却比熬 3 小时的骨头汤高 10 倍。
绿叶菜是被忽略的 “钙仓库”,但草酸会影响钙吸收。菠菜、苋菜这类高草酸蔬菜,先用沸水焯 1 分钟再炒,能去掉一半草酸。豆腐要选北豆腐,它的钙含量是南豆腐的 2 倍,炖菜时加把虾皮,钙密度能再升一档。
别光盯着钙,蛋白质也很关键。肌肉无力会让骨骼承受额外压力,每天吃个鸡蛋、喝碗豆浆,或者清蒸鱼、炖瘦肉,保证肌肉有足够 “养料”,骨骼才能少受累。
动起来的护骨智慧
久坐不动的老人,骨骼就像久置的机器会生锈。但老人运动得讲究 “慢与稳”,清晨公园的太极推手就很合适,手臂划圈时带动脊柱转动,能让椎间关节灵活起来。
每天靠墙站 5 分钟也是个好办法:后脑勺、肩胛骨、臀部、脚跟贴墙,双手自然下垂,这样能纠正弯腰驼背,减轻脊柱压力。天气好时去小区散步,选有树阴的路,避免阳光直射,走 20 分钟歇 5 分钟,既不劳累又能活动筋骨。
注意别做 “伤骨动作”:蹲马步、爬楼梯对膝关节磨损大,搬重物时先蹲下再起身,别弯腰直接拎,否则容易拉伤腰椎。
生活里的护骨细节
晒太阳能补维生素 D,但老人别在正午暴晒。上午 9 点或下午 4 点,坐在窗边让阳光照在手臂和脸上,20 分钟就够,隔着玻璃晒没用,因为紫外线穿不过玻璃。
家里的细节也影响骨骼健康:卫生间装扶手,床边放个矮凳方便起身,沙发别选太软的,否则坐下站起时膝盖要用很大劲。冬天穿防滑鞋,鞋底选有纹路的橡胶底,比塑料底更稳。
睡前用 40℃温水泡脚 10 分钟,能促进血液循环,让骨骼得到更多营养。但别用太热的水,以免刺激血管。
护骨的 “防患” 要点
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很有必要,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和 65 岁以上男性。发现骨量减少,别自己买钙片吃,医生会根据情况推荐合适的补充剂,过量补钙可能导致肾结石。
万一跌倒,别马上起身。先躺在地上感受一下哪里疼,若髋部、腰部剧痛,千万别动,赶紧叫人帮忙。平时多练 “起身功”:从椅子上站起时,先双手撑扶手,慢慢抬起臀部,再站直,减少膝盖受力。
辛宇弘医疗提醒您护骨就像养花,得细心照料。从每天的吃饭、走路、睡觉做起,让骨骼慢慢变结实,老人才能走得稳、笑得甜,享受舒心的晚年生活。